
探索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新途径。发挥政策机制导向作用。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制发了《枣庄市质量强企强链强市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滕州市机床产业入选省级质量强链项目试点,进一步巩固滕州“中国中小机床之都”在全国机床领域集群的优势地位。高质量编制质量图谱。高标准绘制机床产业链质量全景图,汇集机床产业链上中下游和延伸支撑新兴产业共计13个产业链条、44家企业、34个产品品类;制定质量政策、质量工具、质量问题三张清单,精准规划了机床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路径。强化链主企业需求牵引作用。将全链条纳入共同的质量管理体系,重点梳理涉及机床产业链供应链质量问题8项、重点攻关项目5个、政策工具清单4项,提炼质量赋能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推动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提升。
用足用好市场监管“工具箱”。增强标准规范支撑力。市市场监管局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支持推动重点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机床产业共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6项、团体标准10项,支撑机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构建质量品牌梯次培育体系。按照“培育一批、发展一批、储备一批”工作思路制定品牌培育规划。截至目前,全市机床产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长质量奖提名奖1件、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5家。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优势作用。依托国家机床质检中心资源优势,打造机床质量基础设施“六合一”一站式服务平台—机床工作站,检验各类产品900余批次,提供检测参数近万个,为我市机床产业强链固链提供坚强技术支撑和数据支持。
知识产权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机床产业商标品牌保护意识。积极指导行业协会构建“区域公用商标品牌+企业产品商标品牌”的母子商标品牌培育体系;在机床企业设立商标品牌指导站3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1家,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协同共治水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全产业链专利布局。发挥专利审查授权绿色通道作用,共有103家企业通过省级保护中心快速预审备案,专利授权进入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市工业母机产业共有有效专利5389件,其中,发明专利851件,实用新型专利4199件,外观设计专利339件。高效运用知识产权“落地生金”。市市场监管局建立“政府搭台、银企对接、政策引导、市场运作”专利权质押融资模式,2024年工业母机产业相关企业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到4.57个亿,惠及企业37家,助力工业母机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闪电新闻记者 李环宇 刘芮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