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网 - 机床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科技新闻 | 价格行情 | 企业管理 | 技术文章 | 政策法规 | 数控资讯 | 产业观察 | 刀具应用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标准 > “机床”光影
2.biz | 商业搜索

“机床”光影

信息来源:jichuang360.com   时间: 2022-02-20  浏览次数:59

  “机床”光影

  ■记者 朱敏乾 高济元

  一张照片记录一段回忆,一本书折射一个时代。日前,一本来自海宁摄影师沈浩鸣的《海宁机床厂影像志》入展了第四届浙江纪实摄影大展。

  海宁机床厂是上世纪海宁本地较为有名的工业企业,坐落在市区太阳桥的北侧。有辉煌、有没落,起起伏伏,历经50多年,它虽已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一直是一批人永远的回忆。

  今年68岁的沈浩鸣就在那里度过了大半辈子——1970年,16岁的他进入了海宁机床厂工作,一待就是近40年,直到2009年搬迁。“都是满满的回忆。”沈浩鸣的思绪渐渐飘远。

  (一)

  时间来到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海宁机床厂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效益不断提升,工人的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

  在厂里工作10多年后,当时的沈浩鸣逐渐对摄影感兴趣了,开始张罗起买照相机。那时候,想买个相机还是挺困难的,直到厂里有同事去苏州旅游,给他带回来一个“虎丘”牌相机。“我清楚记得花了120元。”

  一下子,沈浩鸣就沉迷进了摄影中。每天上班就抓紧干活,业余时间不是在到处拍,就是躲进暗房洗照片……

  不久,沈浩鸣会拍照的消息就被厂里知道了。厂领导就把沈浩鸣叫了去,不是批评,而是交给了他一个任务——给机床厂拍照片。自1983年起直至2009年搬迁,沈浩鸣手中的相机在换,但快门的声音从未停止。2000多张照片记录了海宁机床厂的兴衰变迁,定格了机床厂人的喜怒哀乐。

  2009年,海宁机床厂搬迁了,曾经的厂址变成了现在的紫微幼儿园以及绿化公园。把手头2000多张照片移交给厂里的档案室后,沈浩鸣也离开了这片熟悉的土地,到海宁经济开发区的新工厂上班。

  (二)

  又是一个十年,时代的脚步不断向前,科技日新月异。在这个绚丽的时代,总有一份淡淡情怀藏在人们心中。沈浩鸣在这十年里拍了很多照片,获了不少奖,生活也伴随着退休慢了下来。

  “每次路过机床厂老厂的位置,心中总是不平静。”沈浩鸣说,虽然厂房已经没有了,工友们也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但他有那2000多张照片。与其让这段回忆躺在档案室里,不如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2019年,沈浩鸣决定做本海宁机床厂的影像志。于是他联系了档案部门,拿到了这些照片的扫描件。“当时扫描件格式都不大,因为是老照片的缘故都有些斑驳,不好修。”沈浩鸣修了几张照片后,便又联系了档案部门,希望重新扫描一份。工作人员答应了下来。

  听闻沈浩鸣的想法,有些老同事也送来了自己保存的照片。“都是我拍的,只是保存在他们那边。”

  沈浩鸣对其中的一张“厂庆”时历届领导大合影印象尤为深刻。当时,拿到老同事提供的大合影后,沈浩鸣便犯难了。合影上的30多个人,要标注名字。即使是他这样工龄三十多年的老员工,也已经不能一一记得。于是,他拿着照片,去老同事家中一一拜访,请他们来辨认。经过几个月的走访,终于把上面的名字补齐了。

  (三)

  9月,天气还是很炎热,沈浩鸣如愿以偿拿到了自己称心的扫描件,便一头扎进了自己的小书房,在电脑面前忙活了起来。挑照片、修照片,一点都不马虎。

  就拿挑照片来说,要从2000多张照片中挑选出200多张,那不仅是一件巨大的体力活,也是一场残酷的思想斗争。

  一个厂,厂房只是个壳子,灵魂还是工人。沈浩鸣在最终挑选照片的时候,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一大批人物照片,个人的、群像的都被搬到了书里,让整本书瞬间“活”了起来——

  车间里,大家正卖力地工作,或严肃、或灿烂、或专注;生活中,大家享受着“大家庭”的温暖,有下棋打篮球的,有唱歌跳舞的,还有看电影旅游的。一张张照片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属于沈浩鸣这一代的青春岁月。

  还有一张照片,沈浩鸣觉得现在看来很稀奇。照片上,是一个老旧的浴室,每一个墩子上有四个冲水龙头。他回忆:“这是男浴室,很小。我们厂男职工又特别多,于是原本一个墩子一个龙头被改成了一个墩子4个龙头。”

  (四)

  一边挑、一边修、一边回忆,跨过四季,从一个金秋走进下一个金秋,收获到来。

  2020年9月底,沈浩鸣的书完成了。这段记忆有了承载,也应该有个好归宿。于是,沈浩鸣联系上了曾经的老同事,让他们在微信里联系海宁机床厂的老员工,并定在10月6日,西山脚下亭子不见不散。

  等到了那天,西山脚下的亭子成为了老同事的一次聚会。现场来了五六十人,大家一边翻看《海宁机床厂影像志》,一边聊起了往日的酸甜苦辣。印刷的500多册书,没过几天就基本发完了。

  拿着书,机床厂的老领导吕国强感慨,当时光逐渐将记忆变得模糊的时候,十分庆幸还能看到那么多珍贵的照片史料。观赏这些珍贵的照片史料,海宁机床厂发展历程中的一幕幕重现眼前。透过岁月光影,重温这段记忆,百感交集。非常感谢沈浩鸣这位默默的守护者。

  (五)

  关于海宁机床厂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去年开始,沈浩鸣又做起了另一件事——“时光三十年”。他说,他去回访了影像志里的主人公,找到他们,给他们拍一下三十年后的自己。

  在沈浩鸣电脑里,已经有20组对比照片。

  翻开照片,曾经在车间里劳动的身影都变了。有人在公园里锻炼身体,有人参加了老年合唱团,有人在菜市场里摆摊卖鱼,还有一对夫妻,一人一台电脑,在小“工作室”里创业……

  三十年,光阴如梭。

  变得是容貌、是身材、是生活,不变的是那曾经美好的回忆……

  海宁机床厂老照片。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机床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