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网 - 机床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科技新闻 | 价格行情 | 企业管理 | 技术文章 | 政策法规 | 数控资讯 | 产业观察 | 刀具应用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国际新闻 > 打造“台州模式”的“温岭样板”——我市机床装备产业发展纪实
7.biz | 商业搜索

打造“台州模式”的“温岭样板”——我市机床装备产业发展纪实

信息来源:jichuang360.com   时间: 2020-12-18  浏览次数:10

  机床装备作为“国之重器、工业之母”,既是国家基础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新时代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撑。

  在台州,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对机床装备产业的强大需求,该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走向全国并参与全球智能制造的竞争与合作,已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温岭作为台州发展的“排头兵”,多年来凭着敢为人先的闯劲,用工匠精神打磨“大国重器”,机床装备产业跻身全国首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名单,正着力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台州模式”的“温岭样板”。

位于温峤的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海伟摄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规上企业仅50多家、产业规模不过50多亿元——2009年筹建市机床装备行业协会时,负责人林新德把该产业的“家底”作了一番盘点,觉得实难比肩泵与电机、汽摩配件,与之并列三大支柱产业有些名不副实。

  产业规模“低小散”、技术力量薄弱、产业链短板突出,曾一度成为压在温岭机床装备产业身上的三座大山。

  突围,需从顶层设计破题。

  2012年,温岭被列入全省20个工业强市试点地区之一。当年4月底,我市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对工业技改项目进口设备的财政补贴率从8%提高到10%,单项补助限额一下子从2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这一年,下达技改资助资金共计5454.8万元,同比增长40.7%。9月初,又出台《关于开展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六大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第一项就是开展工业现代化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这一专项行动的目标是:力争今后每年工业现代化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的80%,到2015年底完成240亿元。

  英雄不问出身,扶持企业主要看成长性。上优刀具董事长叶志君作为政策受益者之一,对此记忆犹新。那时上优还在起步阶段,每年税收贡献不过几十万元,不过由于设备投入力度大,政府补助有好几百万元。多年持续的政策扶持,使上优成长为我市机床装备产业链的重点企业。

  当工业强市建设渐入佳境之时,温岭试图趁热打铁,重点扶持成长性较好的机床装备产业,争取列入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当经信局分管领导林新德拿着申报材料到省厅盖章时,却经历了一番曲折。毕竟以当时的产业规模和技术力量,未必能撑起试点重任,省厅对此有所顾虑。经过不懈努力,温岭才拿到试点批文。

  拿到入场券后,我市“一业一策”明确发展路径,形成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强化创新性、智能化、数字化导向,对机床装备产业链重点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和项目实施精准补助,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林新德看来,机床装备产业走的是一条“苦行僧”式的发展路径,是不断追求工匠精神的过程。为此,市机床装备行业协会主导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和机械行业标准的温岭市机床装备标准和工量刃具标准联盟标准,全面提升该行业重点产品标准质量水平。截至目前,累计发布团体标准65项,其中列入国家标准5项,温岭市机床装备行业协会入选国家标准委第二批团体标准试点单位。

  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离不开公共服务平台的聚合优势。我市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体系,对接清华大学等国内“双一流高校”共建专业化、特色化、开放式的公共创新平台,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台州温岭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温岭市高端机电及智能装备企业创新联盟、浙江工量刃具创新综合体和浙江省机床装备产业技术联盟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相继建成投用,集中攻克行业的一些共性问题和关键问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中国工程院、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攻关,建成台州院士工作站2家,实现高层次人才和高成长性项目的同步孵化。

  2019年,我市与清华大学电机系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来源:温岭市委组织部

  强链补链,专精特新

  机床装备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使龙头企业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合理集聚。

  有着“产业主平台、投资主战场”之称的东部新区强者如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在这里占据着重要一席。目前,园区已入驻机床工具生产企业和产业链配套企业22家,形成了较完备的产业链条。

  近年来,我市坚持“强品牌、优结构、提标准、促提升”目标,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堵点”“难点”“断点”,促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加速产业转型提升。

  在产业链培育上,加强上下游协同,形成数控机床、专用机床、工量刃具三个产品大类的产业格局,集制造、销售、研发于一体的产业体系。针对水泵、汽摩配等本地优势传统产业的发展需求开展专机研制,并积极引导机床工具企业由单纯的“制造商”向“方案提供商+系统服务商”的发展方向转变,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目前,大众精机、东部数控等机床制造企业每年为本地企业配套专用机床设备达2000台以上。

  机床装备生产所需的电主轴、动力刀塔、刀架等重要部件,曾一直依靠进口,致使整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成为产业强链中的短板痛点。我市积极谋划“国产替代”链,以填补国内空白和替代进口为主攻方向,鼓励生产企业开展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研制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关,不少龙头骨干企业在关键环节实现了“国产替代”。北平机床研发的五轴数控工具磨床、数控内外圆磨削中心可替代德国西门子、韩国KASWIN等企业的设备;上优刀具生产的高速干切齿轮滚刀替代美国格力森、意大利Su、德国蓝帜等世界顶级企业的进口刀具;甬岭数控设计的微调精镗刀在刚性上比日韩系列的同类产品更优。

  虽然我市机床装备产业起步较晚,技术基础薄弱,但机床装备企业充分发挥紧贴用户和决策敏捷的长处,深耕产业链细分领域,做好客户的工程师和工艺师,从被动应对市场变化到主动进行市场定位,从引进模仿到集成创新,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一批专业基础好、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争做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像三和刀塔占全国60%市场份额,京速卡盘占据约70%的份额。

甬岭数控刀具工作车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海伟摄

  开放赋能,融入国际

  北平机床的“无人车间”,几台数控磨床在进行出货前的24小时不间断动态加工测试,工程师只需更换料盘、设置参数,车间便可实现完全“无人值守生产”。

  靠口碑赢市场的北平机床开发生产的五轴数控工具磨床等,作为中国大陆机床工具行业的展示机床,进入德国汉诺威国际机床展等国际展会。“我们与国际知名磨削企业进行了多次技术交流和合作沟通,始终保持与欧洲磨削技术同步发展,已有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80多项。”企业负责人虞荣华介绍。

  北平机床收购德国老牌机床企业施耐亚机床有限公司,设立德国机床公司,成为企业辐射欧洲地区业务的支点,通过欧洲技术团队的研发创新,始终保持机床磨削技术与德国先进技术的同步发展,在五年内实现整体技术飞跃。

东部数控机床生产车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振清摄

  今年6月,北平机床新研发的一款立式磨床批量交付,化解了同功能进口机床因价格昂贵等无法普及的尴尬局面,大幅提升了加工精度。今年1月至10月,公司产值同比增长30%。

  “对机床装备产业,我们加强开放赋能,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林新德表示,我市每年都会组织企业赴北京、上海甚至德国等地参加各类机床装备展会,开展技术、人才、项目等资源交流,提升温岭优势产品的辐射能力,不断扩大机床装备企业的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德国汉诺威国际机床展是国际顶尖的专业展会,在去年9月底举行的展会上,中国参展企业共22家,其中温岭就占了8家。

  十年磨剑,厚积薄发。回望市机床装备行业协会组建以来的十年间,产业技术、规模实现了质的飞跃。2019年,我市机床装备规上企业升至145家,是2009年的近三倍;产业规模243亿元,是2009年的近五倍。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机床网证实,仅供您参考